站在世界的高度
啟迪環境 要做零碳無廢城市建設者
廢舊桌椅、沙發、床墊、雜物柜……這些“大家伙”占地空間大、回收價值低、運輸成本高、現場拆解不便,成為不少家庭的“麻煩”。 在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人的成都,居民卻能輕松應對大件垃圾。讓我們一起走進啟迪數字環衛成都項目,看看大件垃圾收運處置的全流程吧~
▲ 成都項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廠房 (攝影:程文雯)
啟迪數字環衛成都項目(成都行建城市環衛服務有限公司)大件垃圾處置中心是當前成都市主城區內首家日處理能力100噸的大件垃圾處置中心。自2021年4月下旬正式投入運行以來,主要負責對大件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置等一站式服務。成都市各街道在確保不亂堆亂放、不混入生活垃圾的前提下,將大件垃圾放置集中暫存點,再用專用車輛將大件垃圾運送至處置中心。
前端收運:電話、微信預約上門收取
▲ 成都項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廠房 (攝影:程文雯)
第一類是居民零散大件垃圾,可撥打收運電話028-81307398,收運工人48小時內上門收運;
第二類是通過手機APP和指揮調度云平臺,連接業主單位、運營單位、收運工人三個環節,形成服務閉環。業主使用 APP 發起垃圾收運;調度員通過智能指揮中心快速指派任務;工人手機接收指令,快速完成收運工作。
電話預約:各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通過線上或線下聯系成都項目大件收運聯絡員;
↓
出車:聯絡員對車輛進行協調合理安排,到暫存點進行收運;
↓
簡單拆解裝車:車輛司機與裝卸工到達指定點,后對大件垃圾進行簡單拆解裝車封條;
↓
現場確認→裝車完畢,由各街道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確認,并在收運五聯單上簽字確認;
↓
稱重→將收運的大件垃圾運送至南橋生活垃圾壓縮站進行現場稱重;
↓
數據確認→由壓縮站稱重計量員進行數據填寫并確認并簽字;
↓
拍照留底→駕駛員在稱重的同時,用水印相機拍照確認封條的完好性并保留作為備查資料;
↓
末端處置→車輛回到處置中心,對大件垃圾進行人工分揀,然后再進行分類別處置。
▲成都項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的大件垃圾專用收運車輛 (攝影:程文雯)
為確保業主單位大件垃圾數據收集的真實、有效性,所有運收車輛均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和裝卸記錄儀,并把監控系統接入管理方的監控平臺,同時建立一片區一檔案的數據臺賬,定期將臺賬數據發送給業主單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中期機械處置工藝:分揀——破碎
大件垃圾運回處置中心后,先由人工進行簡單分揀,再對分揀后的物料進行破碎。
▲ 啟迪數字環衛成都項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內,工人正在對大件垃圾進行初步分解。(攝影:程文雯)
大件垃圾破碎工藝流程
重型鏈板輸送機將大件垃圾輸送至破碎倉,雙軸剪切式破碎機將各種混合固體廢棄物破碎成較小粒度,破碎的過程中將金屬物料與其他物料自動分離,金屬物料經除鐵器自動卸入緩存裝置,其他物料通過封閉式皮帶輸送機輸送至垃圾清運車。
整套生產系統在運轉過程中,通過降噪隔音房有效降低設備噪音,同時還配備智能降塵系統,粉碎垃圾時產生的氣體、粉塵都會經過脈沖除塵,保證現場整潔衛生,安全高效。
末端處置:資源再利用
經過破碎后的物料,織物、皮革、木材等將變為燃料,統一送往新津鄧雙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置;廢棄鐵絲、金屬制品等可回收物,將實現資源再利用。
▲ 大件垃圾分解后的出料口
以往拆解一套沙發需要兩個人耗時1個多小時才能完全拆解開,不僅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再加上長期擱置的大件垃圾會積攢大量塵土,影響工作環境,還會威脅拆解人員的健康。
當前,處置中心大件垃圾的處理模式已由粗放型的人工拆解向自動化的機械處置轉變。制動化、智能化、機械化的大件垃圾處置生產線僅僅十幾秒就能完全拆解,生產線采用密封式,配合除塵降噪設備,工作環境清潔干凈。
▲ 成都項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工作人員
垃圾的回收與再利用是一項有利環境的民生事業,有助于建設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營造城市美好環境的征程上,啟迪數字環衛成都項目大件垃圾分類處置工作也將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以集約化、科學化、精細化的新興業務,踐行“雙碳”戰略,成為共建綠色蓉城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