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的高度
啟迪環境 要做零碳無廢城市建設者
此時此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還在蔓延肆虐,我們正舉全國之力與之抗爭,啟迪環境作為專業的環境綜合治理企業,始終堅守本職工作,奮戰在第一線。然而急迫中更要冷靜應對,阻斷病毒的傳播是第一要務,而“醫療廢物的收運處置”則是切斷二次污染的關鍵環節。
“目前,針對疫情爆發期醫廢處理關鍵點有兩個,第一是“快”,必須做到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及時收集,及時處理,日進日清。第二是“嚴”,必須做到嚴格遵守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保障各環節處置人員的自身安全”,啟迪環境醫廢業務負責人說。
雖然,國務院頒發的條例規定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但是針對于疫情期間而言,做到日進日清才能有效防止傳染病毒的擴散。
據1月23日新華社電:生態環境部21日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切實做好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聯防聯控。
1月28日生態環境部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范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
醫療廢物,因其感染性、毒性、損傷性等特性,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處置才能成為無害垃圾。在2003年非典過后,國務院于2003年6月16日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每個地市級以上的省市都必須建立自己的危廢處理中心,這也是我國醫療事業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醫療廢物在國家危廢名錄中被列為頭號危險廢物,危險廢物檔案編號:HW01。
何為醫療廢物?
它的科學定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醫學科研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何為醫療廢物處理?
是指有關人員,對醫院內部產生的對人、動物及環境,具有物理、化學或生物感染性傷害的醫用廢棄物品和垃圾的處理流程。特別包括對某些感染性強的醫療廢棄物品的妥善消毒乃至徹底清除的過程。
尤其是在一場防疫大戰中,醫療廢物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其病毒菌的危害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若管理不嚴或處置不當,醫療廢物極易造成對人類、動物、植物、水體、土壤和空氣的污染,極易成為二次傳播病毒的源頭,造成疫情的彌漫擴散。
于是在此非常時期,在國家統籌規劃及指導下,我們全力投入了這場防疫大戰。宜昌項目公司是啟迪環境此次最為靠近疫區的醫廢處置項目,所面對的形勢尤為嚴峻。截至1月30日,宜昌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17例,其中死亡1例。面對疫情,宜昌項目公司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直接領導下,提出“針對此次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處置明確要求不過夜,以醫療廢物處置為優先,確保不會發生二次污染。”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對所有病例定點醫療機構和全市各大小醫療機構展開有效服務,重點是市三院以及社區個人防護品廢棄物的統一收集和處置。
宜昌項目公司嚴控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處置的全過程,對廠區、車間、暫存冷庫,車輛以及周轉容器工具進行嚴格高密度、高強度消毒滅菌;轉運時間避開人流高峰期,轉運路線避開人口稠密區;員工個人防護最高等級,防護品不限量保障;醫廢當天焚燒處置,確保了日進日清。
疫情面前,啟迪環境堅持專業操守,堅守本職工作,以科學防護冷靜應對肆虐的病毒,以必勝信念和堅強意志,與全國人民并肩戰斗,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
醫療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被列為頭號,其危險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感染性:醫療廢物有很大一部分是手術和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以及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其上殘留著大量有活性的細菌和病毒,仍舊具有傳染性。第二,毒性:醫療廢物中有大量廢棄的藥品,比如抗生素、非處方藥品,另外還有醫學影像室和實驗室產生的廢棄化學試劑,醫院產生的消毒液等,這些廢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第三,損傷性:除了感染性和毒性,醫療廢物中會包含各類醫用銳器,例如一次性手術刀,備皮刀、醫用針頭、縫合針、玻璃試管等,若處理不當容易給接觸人員造成嚴重的傷害。
鑒于醫療廢物的危險性,所以它的處置是有一套獨立的系統,從收集、運輸、暫存、處置都有嚴格規范,而針對于疫情期間的醫療廢物則更需要單獨隔離處置。例如在醫院,發熱門診、疑似病例科室、肺炎科室、住院部等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要放置在單獨的包裝盒密封存放。接收時要單獨收集,嚴禁和其它普通病房醫廢混合,且先噴灑消毒液,才能封入周轉箱,再裝入醫療廢物的專用車。在途中,醫療廢物的收集過程要專車專線,任何過程中嚴禁對于疫情有關醫療廢物的二次倒箱,破袋。在所有相關轉運的運輸車輛、周轉箱、所有勞保及防護用品等等,當天必須按照規范嚴格消毒……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杜絕傳染以及保障處置人員的自身安全。
醫廢是病毒病菌的集中污染源和潛在感染性廢物物性敏感源,對醫療廢棄物進行科學、專業、及時的處置是疫情防控系統工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啟迪環境固再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共有12個醫廢處置項目公司,分別位于湖北宜昌市、安徽亳州市、安徽淮南市、安徽宿州市、黑龍江佳木斯市、內蒙古通遼市等地,均承擔當地醫廢應急處置的重要責任處置處理工藝先進、員工專業度高、疫情應對經驗豐富。
▲安徽亳州永康醫廢上料車間現場
▲安徽宿州醫廢轉運現場
▲安徽淮南康德醫廢項目應急演練
▲黑龍江佳木斯佳德項目車間消毒沖洗
【防控預案 即時啟動】
疫情初現之時,啟迪環境固再中心便立即啟動疫情防控預案,主動對接項目公司所在地政府,將12個醫廢項目公司納入市級應急管理單元,全面處置項目公司所在地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棄物。
【取消假期 隨時應對】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春節假期之前,固再中心緊急部署進入高等級疫情防控狀態,升級疫情防控預案,協調醫廢及防疫相關的餐廚業務等28個項目公司近2000名員工始終堅守工作崗位,積極配合各級政府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疫情。
【協同作戰 及時處理】
節日期間,疫情防控的戰斗全面展開。醫廢項目從收運、儲存、處置、消毒滅菌,到個人防護,全過程最高防控級別處理,對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做到科學、專業、及時的處置。特別是在收運處置重要疫情醫院的醫療廢物時,與政府、醫院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無縫對接,確保了醫療廢物收集及時、運輸規范。同時積極配合政府做好重要場所及社區個人防護品廢棄物的統一收集與處置。
【專業操作 安全運作】
疫情期間各項目的專業操作、安全運轉,為當地疫情防控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樹立了啟迪環境顧大局、負責任、敢擔當、挑重擔的良好社會形象。
疫情緊急,全國馳援。疫區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都不同程度超出了平常產生和收集量,各省生態廳針對疫情防控條例均明確要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廢物處置“不過夜”,當日全部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簡單講,醫療廢物“無害化”的常用處理處置技術有熱解焚燒、高溫蒸汽滅菌、微波消毒、化學消毒等。
目前啟迪環境在安徽、宜昌、通遼等地有5家醫廢處理項目,均為熱解焚燒處理技術,即采用“回轉窯/立式熱解氣化焚燒工藝+組合式煙氣處理”工藝流程,處理熱值較高或毒性較大的工業危險廢物。該技術工藝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焚燒徹底,焚毀率高,窯爐煙氣溫度在1100攝氏度以上,配備的煙氣凈化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排放指標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
佳木斯的醫療廢物處理根據當地醫廢產量較低的特點,選用“高溫蒸汽滅菌”技術,采用脈沖式高溫蒸汽滅菌設備,滅菌溫度在140攝氏度以上,經過脈沖式反復多周期處理,病毒完全滅活,實現醫療廢物的無害化,安全可靠且運行穩定。
此外,醫療廢物的處理處置還有微波消毒、化學消毒等用于應急或者適合場景。
啟迪環境在醫廢危廢領域深耕近二十年,本著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工匠精神和扎扎實實的作風,不求闊步前進,只求一步一坑,先后引進了國外回轉窯加雙回程二燃室技術,自主集成研發了立式熱解焚燒系統,形成我公司獨有的雙塔組合式半干法除酸技術、復合式急冷余熱回收鍋爐等技術,并依托清華大學資源,緊密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儲備了用于醫廢危廢的回轉窯爐排結合工藝技術、低氮燃燒技術、飛灰熔融技術等,正在相關項目上示范實施。